備受矚目的新書《 高山善廣評傳 NO FEAR 》(由 Wani Books 出版)是一部深入探究被譽為「摔角界的帝王」、並且仍與頸髓完全損傷頑強抗爭的高山善廣之軌跡的作品。這本書透過摔角選手、家人及相關人士的證言,完整記錄了他的生涯。(文:鈴木 健)
備受矚目的新書《高山善廣評傳 NO FEAR》(由 Wani Books 出版)是一部深入探究被譽為「摔角界的帝王」、並且仍與頸髓完全損傷頑強抗爭的高山善廣之軌跡的作品。這本書透過摔角選手、家人及相關人士的證言,完整記錄了他的生涯。(文:鈴木 健)
原文出處
從如今 196 公分的身高來看,實在難以想像,他幼年時曾是一個因先天性右耳畸形與氣喘所苦的體弱少年。然而,這樣的高山,究竟是如何立志成為職業摔角選手的呢?背後的關鍵人物,正是那位傳奇摔角手——安東尼奧豬木。
《高山善廣評傳 NO FEAR》(第1回)
1966 年,正值六十年一遇的「丙午」之年。自古以來,流傳著一種(如今已無法置信的)迷信,認為這一年出生的女性「脾氣火爆,會讓丈夫折壽」。因此,許多家庭刻意避免生女,使得當年的出生率比前一年下降了 25%。
換句話說,1966 年選擇生育的夫妻,無論是不信這些傳言,還是不介意,至少都未受這種舊有習俗的影響。而當父母擺脫了傳統觀念與舊規範的束縛,這種精神往往也會遺傳給孩子。儘管當年日本的出生率較低,但若以前後五年的範圍來看,1966 年出生的職業摔角選手卻特別多。
如果粗略列舉幾位,便有:
AKIRA(3 月 13 日)
松永光弘(3 月 24 日)
大武士(4 月 19 日)
飯塚高史(8 月 2 日)
佐佐木健介(8 月 4 日)
Sad Genius(9 月 1 日)
金本浩二(10 月 31 日)
小川良成(11 月 2 日)
新崎人生(12 月 2 日)
究極龍(12 月 12 日)
MEN'S Teioh(12 月 16 日)
此外,雖然與「丙午」無關,但與高山同年的外國選手也不少,例如:
Bitadze Tariel(1 月 12 日)
Goldust(4 月 11 日)
Yokozuna(10 月 2 日)
Rikishi(10 月 11 日)
John Bradshaw Layfield(11 月 29 日)
Bill Goldberg(12 月 27 日)
此外,曾與巨人馬場進行過唯一異種格鬥技比賽的Raja Lion,雖然確切生辰不明,但據說也是 1966 年生(也有 1965 年的說法)。
進入 1967 年,則有幾位早生的摔角手,按學年來算可視為高山的同屆選手,如:
中西學(1 月 22 日)
小橋建太(3 月 27 日)
從上述名單來看,90 年代至今,在日本摔角界發揮重大影響力的人物相當之多。
職業摔角是一項極度嚴苛的運動,不僅需要經年累月鍛鍊驚人的肉體素質,成為摔角選手後的生涯也充滿高門檻的挑戰。要選擇踏上這條道路,已經與一般人的思維模式大不相同。如果沒有自幼培養出的開拓精神與挑戰自我的意志,很難走上成功之路。雖然這樣的推論或許過於武斷,但如果說「丙午世代」天生帶有某種與眾不同的特質,那麼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成為職業摔角選手並獲得成功,也就不難理解了。
高山善廣於 1966 年 9 月 19 日,在東京都墨田區錦糸町出生,為父親善四郎(ぜんしろう)與母親芙美枝(ふみえ)的次子。當高山出生的五年前,現今的「テルミナ」前身——「站前大樓錦糸町」落成,這片地區開始發生些許變化,但當時的錦糸町仍然保有比現今更具下町風情的景觀。據說,他小學時還能在附近的公園裡捕魚、抓青蛙來玩耍。
高山的家族經營藥局,父親從母親家族繼承並持續營運。其家族的淵源可追溯至他的祖父善次郎(ぜんじろう),他是上野高山家的養子,從那時起家族的血脈便延續至今。善次郎畢業於孕育出坂本龍一等音樂大師的東京藝術大學,更曾赴德國留學,研習正統音樂。他曾創作出明治巧克力的首支商業廣告歌曲。高山與大三歲的哥哥善將(よしまさ)從小便經常聆聽父親哼唱這首歌。然而,善次郎並未真正踏入音樂家的道路,最終選擇經營一家甜點店。這個家族自祖父、父親、兄長到弟弟,以及日後出生的高山善廣之子,皆傳承了「善」字作為名字的一部分,成為家族命名的一大傳統。
高山自出生起,便註定要面對兩項艱難的試煉。第一項試煉,是先天性右耳畸形。為了矯正此缺陷,他接受了三次整形手術,原計畫是分階段逐步改善耳形,然而在最終階段的手術中發生失敗,導致不得不重新來過。他因頻繁住院、出院的折磨而厭倦,最終決定放棄第四次手術。
第二項試煉,是氣喘(哮喘)。從他開始有記憶時,氣喘便一直折磨著他。平常呼吸沒有大礙,但只要白天活動量大、跑得太多,夜晚便會開始發作。一旦入睡,到了半夜,他會因喘不過氣而痛苦醒來,連側躺都無法,唯有坐起身來才能稍微喘息。發作時,他會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母親的房間,請她幫忙輕輕拍背。「咻——咻——咻——咻——」母親為了讓兒子稍微舒服些,不顧自己的睡意,整夜不停地幫他按摩背部。漸漸地,他的呼吸變得順暢,最終在不知不覺中睡去。然而,等到天亮時,他又會迎來另一種痛苦——由於整晚都在努力喘息,他的背肌過度使用,導致整個背部痠痛無比,甚至無法起身,最終只能請假不去幼稚園。他的體力因此被嚴重消耗,一整天都無法動彈,只能躺著休息。
有人或許會問:「為何不把耳朵的問題徹底治好?」但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,同時承受兩種痛苦實在過於殘酷。光是與氣喘搏鬥,就已經耗盡了善廣少年全部的精力。
即便成為「摔角界的帝王」,高山仍持續與氣喘奮戰。他每晚都必須服用治療藥物與中藥,此外還需使用粉末與液體型的吸入藥劑來維持肺部狀況。儘管身體虛弱,他卻從未因氣喘而缺席體育課,甚至還能騎著腳踏車到處遠行。不過,他並不是運動型的孩子,雖然身材高大,但運動神經並不特別出色。
童年時,因為被哥哥強迫打棒球,他對球類運動產生了厭惡。相較於運動,他更熱衷於文化類的活動,例如製作模型(塑膠組裝模型)、在學校繪製紙芝居(連環畫劇場),以及設計林間學校的活動手冊,幾乎所有圖畫類的工作都由他一手包辦。
從小開始,他便擁有「只要喜歡的事物,便會深究到底」的執著個性,而這種極端的專注特質,從未改變過。然而,想要善用他的天賦體格,仍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。
高山小學時,排隊時總是排在最後幾個位置,而他的哥哥善將在國中時就已經長到175 公分。哥哥與弟弟同樣就讀東海大學高輪高中,畢業後進入東海大學,最終在一家電氣迴路設計公司工作,身高更是成長到192 公分。
然而,當高山進入高中時,他的身高急速成長,最終在大學二年級時,成功超越了哥哥。這種高大的體質,實際上源自母系血統。祖母與母親芙美枝皆超過 170 公分,在女性之中算是相當高挑的身材。
不熱衷運動的高山,究竟是如何與職業摔角結緣的呢?他腦海中最早的摔角記憶,是在日本電視台的熱門節目《流言頻道(うわさのチャンネル)》中,看見The Destroyer施展「足部四字固定」的畫面。身為力道山的宿敵,並以「白覆面魔王」之名讓人聞風喪膽的The Destroyer,於 1972 年協助巨人馬場創立的全日本職業摔角,並因此轉為日本陣營的選手,開始參與綜藝節目。他以幽默風趣的日語,與和田秋子等藝人之間的互動,成功獲得觀眾喜愛,成為當時日本最知名的外國摔角手。
不過,對高山少年而言,這並不算是真正「觀看」摔角,而只是電視節目中的某個畫面而已。即便是 1976 年 6 月 26 日在日本武道館舉行的傳奇之戰——「安東尼奧豬木vs Muhammad Ali異種格鬥技戰」,他也是和父親一起觀看的。然而,對年幼的高山來說,這場比賽實在太過乏味,他看了一會兒就覺得無趣,索性跑到外面去玩耍。
在當時的小學生群體中,摔角是極受歡迎的娛樂之一。高山經常到朋友家玩耍,而朋友們會在每週六傍晚調到播出《全日本職業摔角中繼》的頻道。他雖然只是跟著大家一起觀看,但某些比賽仍然讓他印象深刻。其中,The Funks vs Abdullah the Butcher&The Sheik 的「開放式雙打錦標賽決賽」更是讓他記憶猶新,即便成年後依然能清楚回想起來。到了星期五晚間八點,電視上會播放《世界職業摔角》,但此時高山更願意收看的是《向太陽怒吼!》或《3年B組金八先生》等劇集。對當時的高山少年來說,他的英雄是假面騎士、超人七號、無敵鐵金剛。他認識巨人馬場與安東尼奧豬木的契機,甚至是來自動畫《虎面人》,而非摔角比賽本身。
在他的眼裡,職業摔角選手與特攝英雄一樣,都是電視裡的角色。即使這些摔角手是現實存在的,他們的身材與自己相比實在過於巨大,因此仍然像是來自異世界的生物,而非自己可以憧憬的對象。
改變高山與摔角關係的一本書,名為《從痛苦中站起來(苦しみの中から立ち上がれ)》——這是安東尼奧豬木的自傳。這本書,也是首次真正動搖「帝王」內心的作品。當時,在朋友之中,有一位特別熱愛摔角的同學向他推薦這本書:「這本書很有趣,試著讀讀看吧!」這是高山第一次透過電視以外的途徑,接觸到摔角相關的資訊。然而,書中描述的世界,與他從電視螢幕上所感受到的摔角世界,完全不同。
原本,他一直認為摔角手是「異世界的住人」,但書中記載著豬木拜師力道山後,經歷過多少艱苦的訓練,又如何突破困境,才終於變得強大。在這段故事裡,高山看到了一個與自己重疊的身影——一個因氣喘而痛苦掙扎、甚至連一次伏地挺身都做不到的自己。這段初次植入他內心的原始體驗,最終成為支撐他職業摔角信念的核心。
只要努力,普通人也能變得強大。這,就是高山所理解的「職業摔角」。當時的他是否已經立志成為摔角手,還無法確定。但可以確定的是——這個因病體弱、無論做任何事都會因為身體狀況而選擇放棄的自己,正因為豬木的存在,發生了劇烈的改變。(待續)

COMMENTS